《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巴士小说84xs.org
原文:伤寒二三日,心中悸而烦者,小建中汤主之。
伤寒,是中医对外感病的一种总称,主要指的是因感受寒邪而引起的疾病。这里提到的“伤寒二三日”,意味着病程已经持续了两到三天。而“心中悸而烦”,则是患者的主观症状表现,心中悸动不安,烦躁不宁。
接下来,我们来看看小建中汤。小建中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,主要由桂枝、甘草、大枣、芍药、生姜、饴糖等药物组成。这个方剂具有温中补虚、缓急止痛的功效,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寒、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症状。
那么,为什么伤寒二三日,心中悸而烦者,要用小建中汤来治疗呢?这主要是因为,在伤寒病的初期,如果邪气侵袭人体,导致脾胃功能受损,气血不足,就容易出现心中悸动、烦躁不宁等症状。而小建中汤能够温中补虚,调和气血,从而缓解这些症状。
此外,小建中汤中的饴糖还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,能够缓解因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胃痛、腹痛等症状。而桂枝、生姜等药物则能够发散风寒,有助于驱邪外出,促进疾病的康复。
原文:伤寒,阳脉涩,阴脉弦,法当腹中急痛,先与小建中汤;不瘥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
首先,我们来解析一下这段描述中的脉象与症状。伤寒病中,若阳脉(通常指寸口脉的浮取部分,代表阳气的盛衰)涩,说明阳气不足,气血运行不畅;而阴脉(通常指寸口脉的沉取部分,代表阴液的盈亏)弦,则提示肝气郁结,气机不畅。这样的脉象组合,往往预示着患者体内存在气血两虚、肝气不舒的病理状态。
“法当腹中急痛”。由于阳气不足,气血运行受阻,加之肝气郁结,气机不畅,很容易导致腹部气血瘀滞,从而引发腹中急痛的症状。
在治疗方面,张仲景提出了先与小建中汤的策略。小建中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,具有温中补虚、缓急止痛的功效。它能够通过温补脾胃,调和气血,从而缓解腹中急痛的症状。
然而,如果服用小建中汤后,症状并未得到缓解(即“不瘥者”),则说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,或者存在其他未被识别的病机。此时,张仲景建议改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。小柴胡汤是中医另一经典方剂,具有和解少阳、疏肝解郁的功效。它能够通过调和少阳枢机,疏肝解郁,从而改善肝气郁结、气机不畅的病理状态,进一步缓解腹中急痛等症状。
小建中汤方
原文:桂枝三两(去皮)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